新华社记者柳昌林、陈凯姿
用废弃外卖餐盒制成的“碳中和”中性笔,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中心的服务台被争相领取。从外观看,这款笔除了贴着“循环利用”绿色标识,与日常使用的其他产品并无差异,实际上,笔身50%的塑料原料已被“替换”。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碳中和”笔从回收外卖餐盒开始,到转换成再生塑料原料,再到成品,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的默契配合和精准的碳排放计算,最终才能完成“碳中和”之旅。每支“碳中和”系列的中性笔,可减少约2.3克原生塑料的使用。
【资料图】
这只是本次论坛年会的绿色低碳元素之一。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论坛“绿色年会”场景不断丰富:从往届的全生物降解垃圾袋、“零碳咖啡”、“无纸化”参会、100%“绿电”,到今年亮相展区的“红酒瓶变水杯”、废弃物手工装饰画和通过风机旋转产生清洁能源等,“环保”“低碳”“可持续”等关键词的关注度和热议度越来越高。
从会场延伸到会址所在的博鳌小镇,1.8平方公里的零碳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博鳌“零碳”理念由萌芽逐渐落地实施。
在博鳌镇东屿岛外,占地面积330亩的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主要设备安装调试。“一地两用,阳光共享。板上发电、板下种果蔬,都直供论坛,绿色又环保。”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毛卫华说。
目前,试验区首批16个子项目竣工,即将开启零碳“试验”,预计每年可减碳9000多吨,年供清洁电力1510万千瓦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介绍说,示范区建设最大化利用当地的风、光、热资源,“让自然做功”,减少高成本技术的使用,展示了以适宜技术逐步更新改造的零碳建设模板。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前,试验区将全面实现零碳运行。
记者发现,今年博鳌论坛的议程中,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成为重要议题。围绕“碳中和”“清洁能源”“绿色转型”等话题的分论坛场场座无虚席。
本次年会上,多场分论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谈到,“碳中和”是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手段,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环境健康”。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但在极端天气、能源短缺、地缘政治等众多因素干扰下,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脱碳进程减速;多国能源结构调整困难增加,出现绿色转型放缓的趋势。解答绿色低碳之问,世界期待听到博鳌声音。
“加大绿色低碳政策的供给”“能源绿色化与产业绿色发展协同结合”“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活动”……年会上,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企业代表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方案。
近年来,我国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的“低碳行动”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一支“碳中和”笔,正是展示低碳发展理念的缩影。迎接环境和气候挑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探寻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中国力量,更需要全球合力。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合作。”陈文玲说,“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携起手,继续攻克一个个绿色转型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