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关于设立中国文化遗产大学的构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引起关注。
记者注意到,人民网今年3月11日发布了对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的专访稿件。
在专访过程中,李群表示,今年我有2个提案。一个是《关于设立中国文化遗产大学的提案》。作为文物资源大国,我国尚未建立与丰富的文物资源相匹配、与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相协调、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议有关部门评估论证成立中国文化遗产大学,培养文物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实践、行业治理与行政管理等专业人才,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另一个是《关于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加大文化遗产分量的提案》。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穿透历史、关照现实、直抵人心的特性,是沟通民意、争取民心的有效方式。建议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合作的分量,健全文物国际合作机制,扩大文物国际发展合作规模,支持文物和文化遗产合作深度融入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做实做强。
记者查询发现,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国内不少高校近年来已经设立了文化遗产学等相关学科。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官方微信公众号2019年就曾刊文介绍,文化遗产学是一门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针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文化遗存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文化遗产学旨在通过课堂授课、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专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文化遗产基础与理论研究、保护政策与实践、日常管理与监测、价值阐释与遗产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活态遗产、建成遗产、古迹遗址、文化景观等几个方向,为我国文博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研究、保护、管理、价值阐释等复合型人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方面介绍,文化遗产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活在当下的过去。文化遗产学教会人们去热爱和对话,有了热爱,过去就有了生命力,有了对话,就对文化多了一分理解。
另外,像西北大学等高校还建有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官网介绍,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发端于1938年对张骞墓的调查发掘,1956年,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指导下,西北大学设置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1989年设立全国首个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08年率先开设文化遗产管理方向。考古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现为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