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10日讯(记者 张定娥 何佳欣)他与豪放派的苏轼并称为“苏辛”;与婉约派的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是在文学史上有着"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
7月10日,“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上的热门展品,辛弃疾目前存世唯一真迹《去国帖》撤展,之后《去国帖》将会回到其馆藏地故宫博物院。
《去国帖》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36岁的辛弃疾写下了一篇信札——《去国帖》。该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一级甲等文物,是目前仅见的辛弃疾传世墨宝,其史学价值及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自6月10日开展以来,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特展吸引观众无数,《去国帖》更是成为观众追捧的热门展品。“能见《去国帖》真迹,让我对稼轩居士的遐想多增添了一笔色彩。”书法爱好者月白(化名)说,自“汉字中国”特展开展以来,他前后三次前往成博观展,尽管参展人数多,需要排队,但他却觉得十分值得,“琳琅满目的真迹展出让人大饱眼福!特展汇集至宝展出,这对于帮助大众提高书法审美,了解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月白说。
为何选择《去国帖》成为“汉字中国”特展上的展品?执行策展人张宝琳说:“《去国帖》是国家一级文物,为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同时,《去国帖》与展览中所要展示的两宋时期士大夫精神崛起,以天下为己任,忠于民族大义这一内涵十分契合。”
记者了解到,《去国帖》共10行,110字,内容提到了辛弃疾在江西提刑任平“茶寇”赖文政事。大致是讲,自从去年秋天离京,如今已经是冬季,因为忙于平叛,疏于写信问候,神魂盼归。字里行间,皆是戎马倥偬。他21岁便鸠众二千参加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创制飞虎军,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也没有忘记抗金报国的志向。纸张上轻轻细细的墨迹,都是军旅生涯的奔忙。
(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