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塑造人物别具一格,他可以将某位人物角色描写得细致入微,也可以对某位配角惜字如金。
好比独孤求败,金庸留给他的笔墨少之又少,只让独孤求败的名字出现在他人的谈话之中。即便独孤求败从未在金庸的书中正式登场,读者们甚至不知道独孤求败的原名是谁、如何练成的独孤九剑,但金庸这种“留白”式的写作手法,将独孤求败衬托得更加神秘莫测。
(资料图片)
正如金庸自己所说的那样,原文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供读者们自行发挥想象而补足。独孤求败也一样,他之所以能天下无敌,和他邂逅的3个奇遇大有关联。
一、剑魔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的名字接连出现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里。金庸之如此设定,不仅让独孤求败的神秘感有增无减,还将自己的十五部小说串联在了一起。
通过《神雕侠侣》,我们知道独孤求败凭借一门威力惊人的剑法所向披靡,到了求一敌手而不可得的可怕境界。
那时杨过断臂之后在密林里偶遇了一头大雕,这头大雕颇有灵性,它带着杨过来到了独孤求败的剑冢,随后杨过在剑冢的石壁上看到了独孤求败的留言: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独孤求败并非沽名钓誉之徒,杨过没有得到剑谱秘籍,只是自行在山洪中悟出了玄铁剑法,就能以大巧不工的玄铁重剑在重阳宫一役中,接连击败了蒙古三杰、全真七子和金轮法王。
而重剑显然不是独孤求败的最高境界,倘若独孤求败亲临重阳宫,施展木剑或无剑剑法,岂不是更要摧枯拉朽、风卷残云?
毫无疑问,金庸打造的独孤求败这个角色立体饱满,弥补了没有用剑高手的空白,不过一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独孤求败的战绩似乎有些说不通,弱冠之前的他凭什么能够天下无敌?
二、弱冠之前
何为“弱冠”?在古代,20岁的男子统称为弱冠,而杨过在抹去石壁上的青苔之后,还看到了独孤求败在利剑下方刻着这么一行字: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结合独孤求败的另一句“纵横江湖三十余载,天下更无抗手”来看,独孤求败在20岁之前就已经在江湖里称王称霸了。20岁之前代表的范围很广,或许独孤求败16、7岁就已经所向披靡了也说不定。
然而纵观金庸全集,书中涌现了不少高手,好比段誉、虚竹、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主角九死一生之下屡屡邂逅奇遇,这才练成了旷世神功。而且这些主角崭露头角之时都已是20有余,尚且无法无敌天下,只因同一时代卧虎藏龙的高手甚多,好比天龙时代的扫地僧、射雕时代的五绝、倚天时代的张三丰。
既然如此,该如何解释独孤求败能在弱冠之前横行无忌?的确,若在外功、内功上没有极高的成就是无法称霸天下的,难不成这是金庸失误而造成的一个漏洞?其实,如果独孤求败历经了以下三个奇遇,他就能做到在弱冠之前称霸天下。
三、三个奇遇
1、还施水阁
通过杨过的推算,他预测是独孤求败至少是生活在7、80年前的人物,以此往前推,独孤求败生活的年代极有可能是天龙后期。此时扫地僧圆寂、萧峰自尽、慕容博皈依、慕容复发疯,随着前辈高手的纷纷陨落,天龙后期已是青黄不接。
加上慕容家族的没落,珍藏秘籍无数的还施水阁成了一个无人问津之地。不过多年以后,少年独孤求败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还施水阁的秘密。
还施水阁搜罗了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籍,独孤求败博览群书,为他日后自创一门破尽天下武学的剑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服食蛇胆
没多久,独孤求败又邂逅了一头大雕,这头大雕通人性,独孤求败很快就和它成了好朋友,一人一雕从此形影不离。
大雕乃一头神兽,每日都叼来菩斯曲蛇的蛇胆给独孤求败服食,少年独孤求败服食蛇胆多年,在弱冠之前就已经将内功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此时的独孤求败不论是外功还是内功,都跻身一流高手之列,在邂逅了第三次奇遇之后,独孤求败的武功修为更是登峰造极,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3、遭遇段誉
那时独孤求败年仅17、8岁,却立下了杀尽仇寇、败尽英雄的座右铭。为了寻找更厉害的高手,独孤求败历经多方的打听,得知云南大理有一位顶流高手唤作段誉。
段誉当年依仗北冥神功吸了不少高手的内力,他的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也是当世一绝,尽管段誉已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但他坐拥的一身神功仍不容小觑。
独孤求败若杀到大理段氏,他和段誉孰弱孰强?明面上来看,段誉的胜率更大些,但段誉的北冥神功却有个致命缺陷,原文写道,世人练功,皆自云门而至少商,我逍遥派则反其道而行之,自少商而至云门,拇指与人相接,彼之内力即入我身,贮于云门等诸穴。 然敌之内力若胜于我,则海水倒灌而入江河,凶险莫甚,慎之,慎之。
原来独孤求败服食蛇胆多年 ,他的内力不偏不巧刚好高了段誉一些,于是当段誉施展北冥神功之时,段誉不仅没有吸走独孤求败的内力,自己一身内力反而倒灌到独孤求败的身上。
从此以后,独孤求败的外功能破尽天下武学,他的内功修为同样震古烁今,难怪独孤求败年纪轻轻就能称霸天下,原来他接连得了三个奇遇。金庸如若能将独孤求败的故事展开来写,绝对又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